子曰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全文意思解析(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0而立翻译)
摘要:
“子曰: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’”这句话出自,是孔子自述其早年立志学习的故事。以下是这句话的全文意思解析:原文:子曰:“吾...
“子曰: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’”这句话出自,是孔子自述其早年立志学习的故事。以下是这句话的全文意思解析:
原文: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全文意思:
孔子在这里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观。
1. 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:孔子在15岁时立下了学习的志向。这里的“志于学”指的是立志学习,追求知识。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和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。
2. “三十而立”:到了30岁,孔子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立足于社会,有所作为。这里的“立”指的是立身处世,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。
3. “四十而不惑”:到了40岁,孔子说自己不再迷惑,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清晰的认识。这里的“不惑”表示不再对事物感到困惑,能够明辨是非。
4. “五十而知天命”:到了50岁,孔子认为自己明白了天命,即知道了人生的使命和责任。这里的“天命”指的是天赋予人的使命和责任。
5. “六十而耳顺”:到了60岁,孔子认为自己能够顺应各种声音,不轻易被外界干扰。这里的“耳顺”表示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,不固执己见。
6. “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:到了70岁,孔子说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,但不会越过道德和礼教的界限。这里的“不逾矩”表示在遵循道德和礼教的前提下,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。
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。他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会不断深化,最终达到一种顺应天命、顺应自然、不违背道德和礼教的境界。这句话也启示我们,要不断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,追求人生的真谛。